English Version

送舊年 迎新禧

與歐洲和北美不同,香港的冬天抹過這城,只是隱隱約約,所留下的季節足跡,最為人注意的不過是枯草凋葉,四野慘黃,還有偶爾襲來的幾陣寒風。北美的冬季寒氣凜冽,猶記得我在安大略省修讀博士時,冬天嚴寒,冷風嘯嘯,瀑布凝凍,湖泊冰封,遍地茫茫積雪。然而,無論在香港還是安大略,冬天來了,意味一年將盡。

送舊年、迎新歲,此時回顧學院於過去數月來努力的成果,最為合宜。今期FLASS FORWARD內容豐富,詳載學院資訊。今期的專題故事訪問了著名環境科學家黃銘洪教授和胡紹燊教授,他們的對談論及土壤和海洋污染的成因及嚴重情況,以及污染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影響,發人深省。黃教授和胡教授都是科學與環境學系的顧問(環境科學),他們也提醒大家,教育對於將來的環境保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自1990年代,溫室氣體被一致認為是全球暖化的關鍵後,學術界就十分關注氣候變化這課題。本院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裴卿博士取跨學科進路,結合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所長,研究氣候變化,在本期的傑出研究員專訪中,裴博士告訴我們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有多嚴峻。

每年年底,史丹福大學均公布各個學術領域世界首百分之二最廣獲徵引的科學家名單。今年,本院十九位學者榜上有名,令人鼓舞,足見本院研究團隊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健康科學等領域的強大實力。我們深信研究工作不獨開拓人類的知識領域,新知識更可轉化為實用而具影響力的發明,造福大眾;本院研究人員在2022年第七屆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共奪十六個獎項,並在國際創新與發明大賽 (IIIC) 勇奪四面獎牌,這些成績正好彰顯我們的信念。

本期通訊也報道了在2022年11月和12月舉行的畢業典禮。我們一直堅守教學、研究和知識轉移這三根支柱,給教大學生應有的最佳教育。畢業禮上,穿起畢業袍的本院學生或與教授攀談,或與親友同學拍照留念,這些情景令學與教顯得圓滿。即使同學的學習告一段落,他們與學院的連繫永不告終。

人們總愛把學者看成是廢寢忘餐地探索學問,解答難題的人,人們又把學者看成是一頭栽進知識汪洋中,或是日以繼夜,枕典席文,研讀學刊,或是藏身圖書館翻箱倒櫃尋找資料,或是置身實驗室夙夜匪懈專注研索。除了這些學術形象外,學者還有其他面貌。健康與體育學系雷雄德博士終日醉心運動和戶外歷奇,他熱愛划皮艇,在1977年參加一次為期25日的外展訓練時,與這種水上運動首次結緣,四十多年來熱情不減。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的關仲然博士是一名學者/公共寫作人的斜槓族,他既是多產的作家,也是經驗豐富的電台節目主持,以學者追源探本的精神,在文章和節目內介紹古典音樂,暢談旅遊經歷,討論時事議題。這些都是本期學院通訊不容錯過的故事。

 

冬天將盡,農曆新年旋踵即至。回望過去,學院探索知識,創新發明,作育英才,服務社會,俱成績斐然。全體教職員均居功厥偉,沒有他們堅毅進取,努力不懈,學院所訂的目標難以達成。值此冬去春來之際,容我向各位深切致謝,感謝大家表現卓越,貢獻不凡。謹祝諸君兔年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李偉強教授

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